绝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高产和稳产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结构状况,以便能保水保肥、及时通气排水,调节水和气矛盾,协调肥水供应,并有利于根系在土体中穿插等,大多数农业土壤的团粒结构,因受耕作、施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极易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土壤结构管理,以保持和恢复良好的结构状况。其主要途径有如下几方面。
一、增施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除能提供作物多种养分元素外,其分解产物多糖等以及重新合成的腐殖物质是土壤颗粒的良好团聚剂,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即使在有机质含量大于30g/kg的水稻土中,增补有机物料仍有明显的改土增产作用。有机物料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取决于物料的施用量、施用方式以及土壤含水量。一般来说,有机物料用量大的效果较好,秸秆直接还田(配施少量化学氮肥以调节碳氮比)比沤制后施入田内的效果好;水田施用有机物料还要注意排水条件,在囊水条件下施用有机物料,由于土壤含水量过高,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改土效果。
二、实行合理轮作
作物本身的根系活动和合理的耕作管理制度,对改善土壤结构性有很好的作用。一般说来,不论是禾本科作物还是豆科作物,不论是一年生作物还是多年生收草,只要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都能促进土壤团粒形成,只是它们的具体作用有相当大的区别。例如多年生牧草每年供给土壤的蛋白质、糖类及其他黏结物质比一年生作物多;一年生作物的讲作比较频繁,土壤有机质的消耗快,不利于团粒的保持。在水稻与冬作(紫云英、首槽、蚕豆、腕豆、油菜、小麦及大麦)的轮作中,冬季种植一年生豆科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以紫云英最好,直径为1~5mm的团粒含量有显著增加。冬作禾谷类(小麦、大麦)或油菜对于土壤中1~5mm的团粒均有破坏作用。
三、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或石膏
在适耕含水量时进行耕作,避免烂耕烂耙破坏土壤结构。采用留茬覆盖和少(免)耕配套技术也可避免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在推行这项措施时必须与当地的气候、土壤、作物种类以及农作制度相适应。合理的水分管理亦很重要,尤其在水田地区,采用水旱轮作,减少土壤的淹水时间,能明显改善水稻土结构状况,促进作物增产。此外,酸性土施用石灰,碱土施用石膏,均有改良土壤结构的效果。
四、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
土壤结构改良剂(soil conditioner)是改善和稳定土壤结构的制剂。按其原料的来源,可分成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自然有机制剂和无机制剂3类。但通常多指人工合成聚合物,因它的用量少,只需用土壤质量的千分之几到万分之几,即能快速形成稳定性好的土壤团聚体。它对改善土壤结构、固定沙丘、保护提坡、防止土壤流失、复层工矿废弃地以及城市绿化地建设具有明显作用。
1、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制剂
它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问世。较早作为商品的有4种:①乙酸乙烯酯和顺丁烯二酸共聚物(VAMA),又称为CRD-186或克里利姆8,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溶液pH为3.0,属聚阴离子类型;②水解聚丙烯质(HPAN),又称为CRD-189或克里利姆9,为黄色粉末,水溶性,溶液pH为9.2,属聚阴离子类型;③聚乙烯醇(PVA),为白色粉末,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属非离子类型;④聚丙烯酰胺(PAM),属强偶极性类型,为银灰色粉末,水溶性好。上述4类制剂中以最后一种制剂较有推广前途,因其价格较便宜,改土性能亦较好。
2、自然有机制剂
土壤结构改良的自然有机制剂由自然有机物料加工制成,例如醋酸纤维、棉紫胶、芦苇胶、田菁胶、树脂胶、胡敏酸盐类、沥青制剂等。与合成改良剂相比,自然有机制剂施用量较大,形成的团聚体的稳定性较差,且持续时间较短。
3、无机制剂
土壤结构改良的无机制剂有硅酸钠、膨润土、沸石、氧化铁(铝)硅酸盐等,利用它们的某项理化性质来改善土壤的结构性。例如膨润土的膨胀性强,施入水田可减少水分渗漏;氧化铁(铝)硅酸盐制剂的孔隙多,施入土中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在黄棕壤上进行的水解聚丙烯睛试验,施用量为耕层土壤质量的0.01%时,>0.25mm的水稳定性团粒含量由对照的10.9%增至30.1%,而当用量为0.1%时,水稳定性团粒含量便增至82.9%。该研究所在江苏省铜山县孟庄的砂板地上施用聚乙烯醇,用量为0.05%时,>0.25mm水稳定性团粒的含量,在0~10cm土层从对照的7.4%增至38.5%,而在10~20cm土层从4.3%增至17.6%。
4、盐碱土电流改良
电流改良盐碱土和促进盐渍性低洼地排水有明显效果。特别在重黏质盐土通直流电后,由于电极反应和电渗流,促使胶体吸附的钠离子被代换并淋洗掉,明显地产生碎块状结构,原来不透水的紧实土体变得疏松透水,土壤迅速脱盐。
参考文献:
[1]徐建明.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172-173.